目的 了解医院内血源性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,有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,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。 方法 对2008年1月-2011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5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,按照暴露人群、暴露方式、暴露病种、暴露地点的不同进行调查分析。 结果 52例职业暴露人群中护士27例(占51.9%);产房和手术室为高发职业暴露场所,共32例,分别为17例(占32.7%)和15例(占28.8%);职业暴露病种主要为乙型肝炎,共27例(占51.9%);暴露方式主要为针刺伤,共37例(占71.2%)。 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,规范操作流程,加强自身防护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根本所在。
Citation:
ZHANG Jing,LI Xuqing.. Analysis of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Occupation Exposure.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, 2013, 28(8): 1158-1161. doi: 10.7507/1002-0179.20130360
Copy
Copyright ©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. All rights reserved
1. |
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. GBZ/T 213-2008 《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》[S]. 2009.
|
2. |
高凤莉.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[J].中国护理管理, 2010, 10(7): 16-18.
|
3. |
毛秀英. 4例护士执业暴露感染案例引发的思考[J].中国护理管理, 2010, 10(7): 13-15.
|
4. |
肖维俊, 李瑛.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调查[J]. 华西医学, 2012, 27(9): 1306-1308.
|
5. |
朱琼, 朱淑萍. 48例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对策[J].中华护理研究, 2010, 24(14): 1292-1293.
|
6. |
任珍.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[J].中华护理杂志, 2007, 42(8): 765-766.
|
7. |
高丽丽, 沈洁, 潘迎. 北京市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情况调查[J].中国妇幼健康研究, 2010, 21(6): 761-763.
|
8. |
陈剑霓.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分析[J].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, 2009, 31(6): 1000-1001.
|
9. |
何玲, 杨新林.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[J].临床护理, 2012, 9(42): 316-317.
|
10. |
刘杨.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[J].河北联合大学学报·医学版, 2012, 14(2): 268.
|
11. |
汤慧芬, 医务人员乙肝暴露后的感染防控[J].基础医学论坛, 2011, 15(9): 803-804.
|
- 1.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. GBZ/T 213-2008 《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》[S]. 2009.
- 2. 高凤莉.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[J].中国护理管理, 2010, 10(7): 16-18.
- 3. 毛秀英. 4例护士执业暴露感染案例引发的思考[J].中国护理管理, 2010, 10(7): 13-15.
- 4. 肖维俊, 李瑛.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调查[J]. 华西医学, 2012, 27(9): 1306-1308.
- 5. 朱琼, 朱淑萍. 48例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对策[J].中华护理研究, 2010, 24(14): 1292-1293.
- 6. 任珍.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[J].中华护理杂志, 2007, 42(8): 765-766.
- 7. 高丽丽, 沈洁, 潘迎. 北京市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情况调查[J].中国妇幼健康研究, 2010, 21(6): 761-763.
- 8. 陈剑霓.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分析[J].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, 2009, 31(6): 1000-1001.
- 9. 何玲, 杨新林.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[J].临床护理, 2012, 9(42): 316-317.
- 10. 刘杨.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[J].河北联合大学学报·医学版, 2012, 14(2): 268.
- 11. 汤慧芬, 医务人员乙肝暴露后的感染防控[J].基础医学论坛, 2011, 15(9): 803-804.